0898-88956559/88956556
官方微信 加入收藏  
 
关于我们
我团简介
亲切关怀
机构设置
荣誉奖项
资讯动态
防患于未“燃”| 海南省
2023年度海南省级国有
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
多图+视频!一起来沉浸式
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传
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传
先睹为快!2024年海南
直播预告 | 2024年
媒体报道
2023年省级送戏下乡惠
感动海南 | 陈忠:Gū
海南省演艺集团 | 独创
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
青年舞蹈演员动人演绎黎家
海南黎族舞蹈亮相世界舞台
海南自贸港三亚文艺宣讲,
海南民族特色音乐会天涯海
欢迎关注我们
 
首页 >媒体报道
三方共建共管将为省民族歌舞团带来发展新机遇 从功能性演出向“学研演”转型
发布日期:2015-06-29 15:45:38      浏览量:43608

   “如果说省民族歌舞团从五指山市迁往三亚市是历史的选择,那么如今由省文资办、三亚市政府与琼州学院共建共管就是实现了改革的跨越。”谈及省民族歌舞团近来发生的新变化,该团团长孙凯兴奋不已。 

   825日,省文资办、三亚市政府与琼州学院在海口举行仪式,签署了《共建共管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备忘录》,约定将共同解决省民族歌舞团搬迁三亚历史遗留问题。95日,三方再次举行座谈,对共建共管工作进行细化研究,决心为省民族歌舞团开启发展新篇章。

   辗转搬迁面临生存困难

   1980年代后期,海南少数民族文艺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。“那些年艺术人才快速流失,各个艺术院团几乎都处于瘫痪状态。”孙凯回忆,1989年,才成立不久的省民族歌舞团就只剩下51个人,其中舞蹈演员仅有1人,绝大多数职工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和演出。直到1990年代初他接手省民族歌舞团时,还“养在深闺无人知”,面向全国招聘演员,几年间竟无一人应聘。 

  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,省民族歌舞团整体迁至三亚之后才逐渐有了好转。然而治标不治本,因长期无法解决没有办公排演场所、职工落地入户住房、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困难,搬迁三亚5年以来,该团仍处于举步维艰的被动局面。“目前,在编职工67人中,还有36户没有房住。”孙凯说,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,2009年至今,演职人员离职多达28人,其中不乏一级演员、一级作曲等优秀人才,严重影响了省民族歌舞团的正常运营。

   实现“学、研、演”双方获利

   按照三方共建共管协议,除了省民族歌舞团演职人员将可能纳入琼州学院教师住房保障体系,并按照单位搬迁落户在琼州学院集体户,由琼州学院进行统一管理之外,琼州学院党委书记韦勇还承诺,将根据该团需求为其统筹安排办公排练场所,并合作解决该团员工参加教学、演出和未来的“出路”问题。 

   “与此同时,省民族歌舞团和琼州学院还可以在各方面实现合作。”韦勇举例,省民族歌舞团的资深演员可以担任琼州学院艺术专业教师,而琼州学院艺术专业学生也可将民族歌舞团当作实习基地,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践中得到锻炼。 

   “双方还可携手对少数民族歌舞、器乐和民俗等内容进行课题研究,深化科研成果。”孙凯补充,又因为“一只脚已经跨进校园”,省民族歌舞团今后的演出方向也可能在“教育战线”上得到进一步拓宽,从目前大多借助送戏下乡、大型义演等平台得到演出机会,发展到能把文艺精品送进校园。他希望,在这些美好的蓝图与愿景下,省民族歌舞团演职人员能够安居乐业,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。

   尽快建立现代企业机制

   在省文资办、三亚市政府与琼州学院形成合力,决心在两、三年内解决好省民族歌舞团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,省民族歌舞团也被要求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增强自身发展能力。

   作为我省唯一的省级少数民族专业文艺表演团体,2011年底,省民族歌舞团就已经实现转企改制,成立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。但由于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市场生存能力极弱,公益性、功能性演出仍是该团赖以生存的主要业务。

   “最迫在眉睫的,就是建立起一个符合现代化企业运作的管理体系。”孙凯表示,在逐步走向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的过程中,省民族歌舞团将依照相关企业法规,在人才招聘、薪资分配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。“我相信,在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完善后,省民族歌舞团将创作出更多丰富精彩的文艺作品,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。”本报记者 陈蔚林)

 

版权所有:海南省民族歌舞团     备案号:琼ICP备15001348号-1     邮政编码:572000
电话:0898-88956559/88956556  传真:0898-88956559  E_mail:hnsmzgwt@163.com  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金鸡岭社区金鸡路19号